基本13項電商指標: 快速掌握運營關鍵數據!

電商行為指標的解釋與應用

以下是針對您提供的電商行為指標的詳細解釋,包括其定義、計算方式、指標意義及應用的行銷場景。


1. 營業額 (GMV)

  • 定義:Gross Merchandise Value,即商品交易總額,指在某段期間內平台所有商品的成交總金額。
  • 計算方式:商品單價 × 成交數量
  • 指標意義:反映平台的整體銷售規模,是衡量電商運營成效的重要指標。
  • 應用場景: 衡量大促活動的銷售效果(如雙11大促)。 作為市場規模分析的基準數據。

2. 銷售額

  • 定義:實際支付完成的金額,與GMV不同的是,銷售額已扣除退款、取消訂單等無效交易。
  • 計算方式:GMV – 無效訂單金額
  • 指標意義:反映商家實際營收情況,比GMV更能代表現金流。
  • 應用場景: 衡量品牌盈利能力。 制定實際收入預測。

3. 訂單數量

  • 定義:某段期間內平台或店鋪的總訂單數量,包括有效與無效訂單。
  • 計算方式:累加所有訂單。
  • 指標意義:衡量消費者購買行為的頻率和交易規模。
  • 應用場景: 追蹤大促期間的訂單增長。 分析流量到訂單的轉化效率。

4. 顧客數

  • 定義:某段期間內在平台或店鋪完成購買行為的顧客數量。
  • 計算方式:去重的購買用戶數量。
  • 指標意義:反映品牌吸引新客和留存老客的能力。
  • 應用場景: 精準化運營新客與老客。 設計會員制以提升復購率。

5. 購物車數量

  • 定義:加入購物車的商品數量。
  • 計算方式:某期間內,顧客加入購物車的商品總數。
  • 指標意義:衡量顧客對商品的初步興趣。
  • 應用場景: 分析商品吸引力。 優化購物車促購活動(如提醒未結帳)。

6. 商品銷售量

  • 定義:實際售出的商品數量。
  • 計算方式:累加售出的商品數量。
  • 指標意義:反映某商品的市場需求。
  • 應用場景: 庫存管理與補貨決策。 評估爆款商品表現。

7. 商品數量

  • 定義:平台或店鋪上架的商品總數。
  • 計算方式:當前可銷售的商品數量。
  • 指標意義:衡量平台或店鋪的商品豐富度。
  • 應用場景: 規劃品類結構。 進行商品篩選與上下架管理。

8. 購物車轉換率

  • 定義:加入購物車的商品最終完成購買的比例。
  • 計算方式:完成購買數量 ÷ 購物車數量
  • 指標意義:衡量購物車轉化的效率。
  • 應用場景: 優化購物車界面和流程。 提供優惠券提升購買動機。

9. 訂單轉換率

  • 定義:訪問平台或店鋪的顧客完成訂單的比例。
  • 計算方式:完成訂單數量 ÷ 訪問用戶數量
  • 指標意義:衡量平台整體的流量效率。
  • 應用場景: 優化站內搜索與推薦系統。 提升結帳頁面的易用性。

10. 短影音帶貨

  • 定義:透過短影音(如抖音、Instagram Reels)實現的商品銷售。
  • 指標意義:以娛樂內容吸引消費者,提高轉化率。
  • 應用場景: 營銷新品上市。 提高低認知度商品的曝光與銷售。

11. 直播帶貨

  • 定義:透過直播形式實現的商品銷售。
  • 指標意義:建立與用戶的即時互動,提高消費衝動購買機率。
  • 應用場景: 活動期間推高單日銷售。 專注消費者教育與產品演示。

12. UV價值

  • 定義:單位訪客(UV)為店鋪帶來的平均銷售額。
  • 計算方式:銷售額 ÷ 訪客數量
  • 指標意義:衡量訪客質量與商家盈利能力。
  • 應用場景: 精準流量投放。 提高網站內容的吸引力。

13. 客單價

  • 定義:平均每位顧客的消費金額。
  • 計算方式:銷售額 ÷ 顧客數
  • 指標意義:衡量消費者單次購物行為的價值。
  • 應用場景: 推動搭售與加購。 設計滿額折扣策略。


Written By

學過10年視覺設計畢業後開始不務正業,專注於視覺設計、數位行銷及系統開發,精通各種媒合與數據應用的系統開發,擁有實徵科學研究背景。曾帶領20人團隊、操作過10萬粉以上的自媒體,兼具產品設計與行銷數據能力,創意與技術並行!

More From Author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