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需要知道的:如何避免 AI 幻覺?

當 AI 越來越融入我們的生活,從旅遊規劃、找餐廳到搜尋冷知識,你是不是也曾碰過這樣的情況——
明明看起來合理、文筆流暢,結果去 Google Map 一查…**根本沒有這家店!**這就是所謂的 AI 幻覺(hallucination):模型自信地給出「錯的答案」,但語氣像極了專家。

別擔心,我們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如何有效防範,讓你能安心地使用 AI 工具,避免被唬得一愣一愣的。


什麼是 AI 幻覺?

簡單來說,AI 幻覺就是模型「想像」出不真實的資訊,看起來像真的,但實際上是假的。它可能會捏造:

  • 根本不存在的餐廳、書名、人物或地點
  • 錯誤的歷史年份或數據
  • 完全憑空編造的引用文獻

三大常見幻覺場景與對應解法

1. 查景點或餐廳資訊

常見狀況:

  • 出現假的店名、假景點
  • 寫得文青有風格,但 Google Map 完全找不到
  • 推薦「正在營業」,但實際已歇業

怎麼防範:

  • 在詢問時加註:「請提供 可以在 Google Maps 上查到的真實地點
  • 要求 AI 一併提供:
    • 店家連結
    • 地址、營業時間、電話
    • IG / 官網

2. 搜尋冷知識與背景資料時

常見狀況:

  • 引用錯誤年份、虛構文獻
  • 聽起來頭頭是道,實際是胡說八道
  • 某些領域(如醫療、法律)更危險

怎麼防範:

  • 反問:「請列出這段資料的來源」
  • 要求附上出處、網址、文獻名稱
  • 詢問:「這個說法是否有爭議?」

3. 請 AI 幫你規劃行程或安排建議時

常見狀況:

  • 建議看起來有邏輯,但地點與時間錯亂
  • 活動排得太密集或不符合當地實際情況
  • 出現不存在的地名、交通方式或「理想化路線」

怎麼防範:

  • 指定:「請依照真實路線規劃,確認每個地點實際存在」
  • 要求時間軸安排合理,避免誇張建議(如早上台東→下午苗栗)
  • 要求每個景點加上地圖連結與交通方式說明

使用者可掌握的防幻覺關鍵句

以下是幾句超實用的提問語句,幫你降低幻覺風險:

  • 「請只列出可以在 Google Maps 查到的地點」
  • 「這段話的出處是什麼?有參考資料嗎?」
  • 「你確定這家店還在營業嗎?幫我附上官方 IG 或地圖連結」
  • 「這個內容是不是還有其他說法?」
  • 「請依照現實中的距離與時間重新安排行程」

這些提示對 AI 來說,就像設立「答題邊界」,能有效降低亂編的風險。


總結:不怕用 AI,怕的是盲信它

AI 是超強的輔助工具,但它不是萬能的百科全書。學會在使用時多一點查證、多一點懷疑,反而能更安心地享受 AI 的高效率與創造力。

未來,當我們學會與 AI 建立更清楚的提問界線,它也會變得越來越好用、越值得信賴。而在那之前,你的提問方式,就是最好的防幻覺盾牌。


如果你也常使用 AI 工具來規劃旅程、找餐廳或搜尋資料,不妨把這篇收藏下來,也分享給身邊同樣熱愛嘗試 AI 的朋友吧!

Written By

More From Author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